离开wifi日子还能活吗?丹妈碎碎念及本周荐物(1)
今天没有文章,发篇碎叨小文章。
女作家刘瑜说过,她是一个对新鲜的知识、品格的改进、情感的扩张有胃口的人,我想,我大抵也是这类人。
毕业之后,好奇心使然,我尝试过不少工作,第一份工作是童书编辑,接下来是动画编剧、杂志编辑、电视编导……算是涨了些见识,但也走过很多弯路。
庆幸的是,兜兜转转一圈后,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:最擅长也最喜欢的还是童书这块吧。
喜欢就自然会不停地去研究,我渴望变得强大、变得从容,能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出更多的好东西。
但有时候面对你们的困惑,我也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,感叹自己懂太少!
如果有读者称呼我为“老师”,来请教我不太懂的方面,那我就更自惭形愧、战战兢兢了。
记得很久之前看杨绛先生的书,里面记录了一个高中毕业生给杨绛先生写了封信,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和人生困惑。杨绛先生诚恳而不客气地指出:“你的问题主要在于,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。”
感觉这分明说得就是我啊!
几乎每个月,我都要在当当入手几百元的书,跟阅读达人比起来,恩,不算多,但日积月累下来,两个大书架也已经完全负荷不了。
但可怕的是,我今天查看了下,最近的两周,发现自己连一本书都没正经看完,对于我这种曾经一天看完好几本的人来说,效率相当于零。
很多书堆在一起,书膜都没撕掉。
随便拿起一本,还记得当时看别人书评后心里是这样想的:“恩,这本书看起来评价不错,买过来之后我定要第一时间把它看完。”
但买回来后,事一多忙忘了,它就可怜兮兮地被丢到角落里积灰尘了。
是因为太忙吗?确实有点忙,但也不全是——想想这几周,我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就是用来不停地刷朋友圈,不停地看微信文章,不停地看公众号的增长数字,不停地天马行空胡思乱想……总是,离开Wifi的日子简直没法活。
一天24小时怎么够!再加24小时我都不嫌多啊。
每天是有阅读,但完全是碎片化,不成系统,难成思考。
“一条”创始人徐沪生,写过一篇文章——《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》,里面有段话我印象极其深刻:
“如果说,我们这些媒体人、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,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,普鲁斯特(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作者)这种人的才华,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。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,泡几次,就一点味道也没有了。不过是把茶叶晒干了再泡、泡了再晒,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。”
简直是把我最近的状态和内心焦虑感真切说出来了。
也非常及时地给我一记警钟!
还有不到三个月,我腹中宝贝即将出生,时间好像突然很急迫起来。
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张白纸,而初做父母的我们,又何尝不是一片空白。
如果我想要在宝贝出生后,做个从容的麻麻,淡定地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,那需要学习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!
胸有成竹才是内心安全感的保障。恩,教育孩子,必先提升自己!
这里推荐几本最近读完的书,虽未实践,但理论于心,也有利于将来有勇气去尝试,再用实践来检测,内化于心,才能更好提升自己。
以后争取每周写些碎碎念,推荐一周内觉得好的书、电影、音乐、好物品等东西,也以此来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吧。
本周荐物
值得推荐的好书5本
《好绘本如何好》
作者 = 郝广才
很多父母都跟我说:怎么才能看出一本绘本好不好?为什么有时孩子读的津津有味,我却看不出什么名堂?
其实,大人和孩子看绘本还真不是一回事呢,孩子不识字所以只看图,而大人基本就只看字,图匆匆浏览而过,你要是读了郝广才老师(著名绘本创作者)的这本《好绘本如何好》,就会发现自己忽略了多少好东西。
优秀的绘本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创作者斟酌再三,各种呼应、暗示、细节,把文字蕴含在图画中,让孩子能感受到。
这本书郝老师从点、线、面、架等角度,把一本好绘本的元素剖析的很到位,书中也有大量优秀的绘本举例,和画面感镜头感的分析,读下来基本能建立完整的绘本观,甄选绘本、阅读绘本也能提升一个层次。
因为一直想做绘本,所以这本书在反复研究,每一次读都会激起许多创意的小灵感。最后,真的好羡慕会画画的人啊,可以用满满的爱心和时间,为孩子的童年带来这样一份爱的礼物。
《骑鲸之旅2》
2—3岁亲子共读不可不知的演读、涂鸦和手工
作者 = 粲然
之前看了粲然的《骑鲸之旅》,我能说这并不是一本传授育儿经的书,而只是一个妈妈陪伴孩子玩耍阅读的书吗?
但我还是忍不住入手了她的续集,深夜,看着这位文艺妈妈情感细腻的抒发,娓娓道来她和儿子米尼散漫、生动又活泼的生活片段,竟然让我羡慕地一塌涂地:以后我和我的孩子,也能这样该多好…
亲子共读真是能让孩子和父母心灵共通的很好方式,而这本书,不论是从绘本、手工,还是游戏,都算是父母在给孩子传递爱的工具吧。
《捕捉孩子的敏感期》
作者 = 孙瑞雪
这本书之前我提过,应该说稍看过一些育儿书的父母,都知道这本书。
反复研究,是因为对6岁之前将近30多个敏感期还不够了如指掌,又觉得熟知敏感期是有多重要,有父母像我咨询孩子的问题,深入沟通后,把孩子的年龄、各种状况对应起书中介绍的敏感期,总是惊人地相似。
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讲述了孩子从6个月到6岁不同阶段会出现的敏感期,有些比较突出的敏感期则用了多个案例不同角度去分析,毕竟每个孩子都有差异化。不过这些案例并非万能钥匙,而只是在指引我们去举一反三。
在面对孩子的敏感期时,我们一是对于孩子的自然成长反应要给予理解,二是对于方法懂得变通,三最重要是有耐心,切记切记简单粗暴。
说是这么说,但遗憾的是总感觉这本书描述地太过美好,有时候我面对身边破坏力十足的孩子,也难免会三条黑线挂下来。不过,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,父母总会因为爱,而收货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:宽容。
另外,这本书例子太多,读下来是通俗易懂,但显得理论有点零散和浅显,所以决定多看看蒙特梭利的原著。
《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0—5岁》
作者 = 斯蒂文.谢尔弗
即将成为新手妈妈,虽然对儿童心理有些了解,但是对于孩子的吃饭、营养、睡眠、健康等养育方面,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的感觉——啥也不懂!
所以一怀孕,我就赶紧入手了这本不少育儿达人推荐的书。
拿到手,堪比砖头沉甸甸的一本。本以为这本由美国优秀的儿科医生及专家共同创作的书会专业难懂,但看下来,整本书相当靠谱,不仅有研究成果支撑,而且还通俗易懂,简便易于上手。
基本上包括了0—5岁孩子的基本护理方法,从吃喝拉撒睡,到情感、语言、运动、认知发育、疾病、健康、安全、亲子情感……总是,涉及到方方面面,在不同年龄遇到不同问题基本上有讲解,可以看到5岁呢。
算是对得起我40大洋的价格,值得推荐的家庭养育工具书!目前我只读到一半,加油!
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
作者 =岛田洋七
这本书曾经一度有《窗边的小豆豆》口口相传、争相阅读的盛况。
书是作者岛田洋七的自传,讲述了他八岁时母亲因为无力扶养,被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,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!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,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,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……
书我两个小时就看完了,但看完之后却久久回味,感动阿嬷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智慧,太招人喜爱了,现在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,估计是很难看到这样的乐观精神了。
也给予我很多启迪,人生,或许没那么多欲望,会过的更开心吧。心向往之。
这本真的适合你和孩子共读,一起品尝这平凡人的心灵力量。
《非暴力沟通》
作者 =马歇尔.卢堡森
作为资深脑袋进水者,经常无意中得罪人都不知道,人际关系过于复杂,就觉得头晕,所以经常会看些沟通交流的补补脑。
这本书买大半年了,被我拿来当做厕所读物,这几天才把它看完,书并不算长,也容易理解。
整本书就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说:观察,感受,需要,请求
我再粗略说说,首先,观察下发生的事情,然后再表达下你的感受,接着再诚实的表达是哪些需要导致了你刚才的那些感受,最后就是提出你的请求了,这一步必须要明确,切记你猜你猜你猜猜……
总的来说,算是很有用的沟通之术,尤其是适合亲密之间的沟通哒。
但必须得吐槽一下的是,这书也太有点啰嗦了,搞不太懂是翻译的问题,还是美国人先来如此?
如果你也有不错的分享
欢迎在文章里写评论写出来哦
你好!我是丹妈
童书编辑、亲子阅读推广人、儿童心理研究者
长按下图,识别二维码,可以关注我